對于中國光伏市場今后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判斷稱,“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kW—2000萬kW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的增長。顯然,中國光伏發展已經超越起步階段,完成了一個華麗蛻變。
新一輪擴張愈演愈烈 光伏產業走向技術時代
無補貼,則無光伏產業。這是光伏業內人士的共識。
從歐洲開始的光伏補貼推動了人類利用太陽能的進程,也推動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光伏電池生產國。2011年,歐洲市場逐漸飽和,光伏產能需求比從41:16.7劇降至63:21。為此,中國推出電價補貼制度,希望能夠借此消化過剩產能,幫助中國的光伏企業渡過難關。
“補貼是國家扶持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一劑良藥。在補貼之下,光伏產業得以快速成長。”業界資深人士袁全介紹說。
就在此時,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決定進一步下調光伏電站的上網標桿電價。“這表明,我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和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當前的補貼政策已經不能適應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長期關注光伏補貼的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熊永清指出。
技術驅動光伏艷陽天
與之相伴的是,從2015年行業轉好以來,光伏業開始了新一輪擴張。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于是否存在不理性擴張的擔憂,但同時也有多家企業負責人介紹說,“由于今年先緊后松的市場態勢,先進產能供不應求。”雖然對于新一輪產能擴張有不同的聲音,但這恰恰說明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多了許多思考和理性。
“過去十年太陽能行業一直經歷各種所謂的洗牌和整合階段。上一輪的產能過剩具有分散性,產能擴張發生在各家分散的小企業中,同時由于都是同質化的低端的產能擴張,也可以概括為是擴量,因此導致產能過剩,使整個行業陷入了嚴冬。”業界人士孫榮華介紹說。
孫榮華進而指出,“從2016年開始的產能擴張集中在光伏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包括近幾年新進入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光伏企業,這一輪產能擴張是由技術驅動。目前來看,領先企業的產能擴張正在引領一個更真實更有效的洗牌,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光伏行業。”
同時,此輪擴產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是技術路線更加豐富。“從2014年開始,擁有自有品牌、自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開始逐步擴大,自有產能也在不斷擴大。同時,在‘雙反’和新興市場雙因素驅動下,領先企業更多地開始在海外設廠或擴產,而這也成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的另一個特點。”
知名學者趙為認為,“通過新一輪的以技術驅動的市場整合,行業會變得更加成熟,產業生態會變的更好。新一輪的光伏行業洗牌會更強調企業的生命力,優秀的有實力的企業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海外光伏市場也是如此。”
分布式光伏將迎大發展
與此同時,5月13日,工信部公布的《工業節能管理辦法》鼓勵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而幾乎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出臺新政欲解決棄光限電問題,并要求棄光率不超過5%。這一系列產業政策都利好分布式光伏的發展,而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裝機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63.1%。
在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5次提到分布式能源。如今,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地方政府都積極支持分布式光伏的發展。
按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十三五”末我國規劃的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70GW(兆瓦),而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分布式光伏裝機為6.06GW。這預示著“十三五”的5年內,分布式光伏裝機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63.1%。
一位長期研究光伏業的券商分析師認為,國家持續出臺政策大力呵護東部分布式光伏發展,西部棄光限電嚴重以及西部地區上網電價下調幅度相對較大,東部沒有限電和棄電問題,都將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吸引力。我國分布式光伏產業有望迎來大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國光伏裝機仍然集中在大型地面電站為主的西北地區,和以分布式為主的華東、華北地區。由于基數極低,分布式光伏行業將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接棒高增長趨勢。“2015年分布式光伏仍然維持16%的裝機占比。”業內普遍認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就地消納、電網調配壓力小,尤其是可解決偏遠地區用電等優勢,在形成成熟商業模式后,未來有望獲得快速發展。
產能過剩引發洗牌
“市場好了大家都去投資,投資多了就會產生過剩,就會停止投資,可能在今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市場會出現供需關系的一個調整,會有一輪洗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坦言,一些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質量比較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進一步上升,無論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反之,那些技術水平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面臨淘汰出局,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光伏業還面臨著“非正常成本”的問題。在高紀凡看來,這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限電問題,中國一季度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寧夏、新疆、甘肅限電幅高達從20%到52%不等。第二是補貼遲遲不發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三個是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放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產業配套;第四個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也加大了企業負擔。這一切導致了電站企業規模上去了,盈利和現金流反而很困難。
在上一輪因產能過剩引發的調整中,眾多光伏企業倒閉,其中最著名的是無錫尚德的破產。那么,此次會否出現那樣的寒冬,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高紀凡認為,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同時,期望限電能夠徹底解決,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地方政府能夠從大局著想減低非正常成本,這樣中國的光伏發電可以盡早實現平價電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新一輪擴張愈演愈烈 光伏產業走向技術時代
無補貼,則無光伏產業。這是光伏業內人士的共識。
從歐洲開始的光伏補貼推動了人類利用太陽能的進程,也推動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光伏電池生產國。2011年,歐洲市場逐漸飽和,光伏產能需求比從41:16.7劇降至63:21。為此,中國推出電價補貼制度,希望能夠借此消化過剩產能,幫助中國的光伏企業渡過難關。
“補貼是國家扶持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一劑良藥。在補貼之下,光伏產業得以快速成長。”業界資深人士袁全介紹說。
就在此時,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決定進一步下調光伏電站的上網標桿電價。“這表明,我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和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當前的補貼政策已經不能適應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長期關注光伏補貼的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熊永清指出。
技術驅動光伏艷陽天
與之相伴的是,從2015年行業轉好以來,光伏業開始了新一輪擴張。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于是否存在不理性擴張的擔憂,但同時也有多家企業負責人介紹說,“由于今年先緊后松的市場態勢,先進產能供不應求。”雖然對于新一輪產能擴張有不同的聲音,但這恰恰說明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多了許多思考和理性。
“過去十年太陽能行業一直經歷各種所謂的洗牌和整合階段。上一輪的產能過剩具有分散性,產能擴張發生在各家分散的小企業中,同時由于都是同質化的低端的產能擴張,也可以概括為是擴量,因此導致產能過剩,使整個行業陷入了嚴冬。”業界人士孫榮華介紹說。
孫榮華進而指出,“從2016年開始的產能擴張集中在光伏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包括近幾年新進入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光伏企業,這一輪產能擴張是由技術驅動。目前來看,領先企業的產能擴張正在引領一個更真實更有效的洗牌,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光伏行業。”
同時,此輪擴產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是技術路線更加豐富。“從2014年開始,擁有自有品牌、自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開始逐步擴大,自有產能也在不斷擴大。同時,在‘雙反’和新興市場雙因素驅動下,領先企業更多地開始在海外設廠或擴產,而這也成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的另一個特點。”
知名學者趙為認為,“通過新一輪的以技術驅動的市場整合,行業會變得更加成熟,產業生態會變的更好。新一輪的光伏行業洗牌會更強調企業的生命力,優秀的有實力的企業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海外光伏市場也是如此。”
分布式光伏將迎大發展
與此同時,5月13日,工信部公布的《工業節能管理辦法》鼓勵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而幾乎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出臺新政欲解決棄光限電問題,并要求棄光率不超過5%。這一系列產業政策都利好分布式光伏的發展,而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裝機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63.1%。
在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5次提到分布式能源。如今,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地方政府都積極支持分布式光伏的發展。
按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十三五”末我國規劃的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70GW(兆瓦),而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分布式光伏裝機為6.06GW。這預示著“十三五”的5年內,分布式光伏裝機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63.1%。
一位長期研究光伏業的券商分析師認為,國家持續出臺政策大力呵護東部分布式光伏發展,西部棄光限電嚴重以及西部地區上網電價下調幅度相對較大,東部沒有限電和棄電問題,都將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吸引力。我國分布式光伏產業有望迎來大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國光伏裝機仍然集中在大型地面電站為主的西北地區,和以分布式為主的華東、華北地區。由于基數極低,分布式光伏行業將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接棒高增長趨勢。“2015年分布式光伏仍然維持16%的裝機占比。”業內普遍認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就地消納、電網調配壓力小,尤其是可解決偏遠地區用電等優勢,在形成成熟商業模式后,未來有望獲得快速發展。
產能過剩引發洗牌
“市場好了大家都去投資,投資多了就會產生過剩,就會停止投資,可能在今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市場會出現供需關系的一個調整,會有一輪洗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坦言,一些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質量比較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進一步上升,無論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反之,那些技術水平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面臨淘汰出局,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光伏業還面臨著“非正常成本”的問題。在高紀凡看來,這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限電問題,中國一季度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寧夏、新疆、甘肅限電幅高達從20%到52%不等。第二是補貼遲遲不發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三個是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放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產業配套;第四個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也加大了企業負擔。這一切導致了電站企業規模上去了,盈利和現金流反而很困難。
在上一輪因產能過剩引發的調整中,眾多光伏企業倒閉,其中最著名的是無錫尚德的破產。那么,此次會否出現那樣的寒冬,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高紀凡認為,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同時,期望限電能夠徹底解決,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地方政府能夠從大局著想減低非正常成本,這樣中國的光伏發電可以盡早實現平價電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