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發揮市場作用促進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見開啟光伏“領跑者”計劃,到“630”前首個“領跑者”基地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電站如期并網,再到2016年18.1GW光伏建設規模中新晉8個“領跑者”基地,光伏產業的主旋律逐漸被“領跑者”接手。
回歸光伏“領跑者”計劃始源,頂層設計旨在細分市場刺激企業加快技術和應用創新,引導國內光伏制造業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在張家口舉行的“光伏領先技術和市場前瞻研討會”上,前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強調,“領跑者”計劃的基礎在制造業,特別是光伏組件,目前效率大多在20%以下,進一步的效率提升成為“領跑者”的關鍵。
杜邦光伏解決方案全球總監汪偉表示,電池組件轉換效率每提升1%,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總成本就會降低5%。“領跑者”計劃的降成本目標與光伏組件休戚相關。
就光伏組件而言,晶科能源研發經理劉增勝指出,未來組件技術的三大方向是降本、高效和可靠性。“其中,降本可依賴于自動化替代人工以及從材料、工藝等方面著手。”但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看來,單從設備出發,降價空間已非常有限。光伏組件價格從2007年的36元/W降至2015年的3.6元/W,過去8年間下降了90%。“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轉換效率,進而提到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將成為市場主流”。
劉增勝介紹,光伏組件高效化的實現技術包括改進光伏利用率、提高輸出功率,改進封裝材料,減少組件內部電能損耗,優化電池和封裝材料匹配性、減少損耗等。如局部背鈍化PERC電池、背接觸式IBC電池等效率提升顯著。此外,升級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導電銀漿也是增效的現實路徑之一。以杜邦™Solamet®PV19B正面銀導電漿料為例,可實現更窄、更高的導電柵線,為光伏電池與組件制造商再提升超過0.1%的電池轉換效率。
盡管光伏企業致力于不斷提升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但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在經過多年的快速攀升之后,目前已經到達了瓶頸期,提升節奏放緩。在此背景下,保障光伏組件的可靠性成為重中之重。
光伏“領跑者”計劃要求多晶硅、單晶硅、薄膜電池組件自投產運行之日起,一年內衰減率分別不高于2.5%、3%、5%,項目全生命周期內衰減率不高于20%。
而南德TUV電站業務部經理吳俊談到,約3%~5%的組件質量是有缺陷的。杜邦調研全球超過60個光伏項目(裝機總量大于200MW,組件數量大于150萬個)得出的結果是,41%所檢查組件存在缺陷。其中,組件中電池質量存在問題的占24%,背板占9%,是電池之外失效比例最高的部件。
作為光伏組件的保護層,背板開裂、黃變、粉化、損壞等失效現象引起的后果不可輕視,加速功率衰減,引發封裝材料水解、電池和焊帶腐蝕以及脫層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組件絕緣失效引發火災和傷亡事故。
然而,目前關于背板的行業檢測標準卻過于寬松。杜邦光伏解決方案中國區市場拓展經理付波介紹,光伏背板行業標準的紫外老化劑量遠低于戶外。即使在溫和條件下,組件背面也需171kwh/m2的紫外老化測試,但目前行業一般僅進行15~100kwh/m2的紫外老化測試,低于實際劑量。這樣即使通過IEC認證測試也并不能代表背板材料能耐25年戶外老化。迄今為止,基于杜邦™特能®(Tedlar®)PVF薄膜的背板是唯一擁有超過30年戶外實績驗證的光伏背板,其他材料的背板僅有10年或更短的戶外使用歷史。
事實上,不僅僅是背板,劉增勝表示,目前室內的各種可靠性試驗,仍無法有效預測和模擬組件戶外的實際表現,蝸牛紋、EVA/背板黃變、熱斑等戶外失效現象仍就嚴峻。在他看來,匹配戶外實際環境分區設定老化測試、戶外多重老化疊加、加嚴測試等應成為光伏組件可靠性研究的重點發展方向。
回歸光伏“領跑者”計劃始源,頂層設計旨在細分市場刺激企業加快技術和應用創新,引導國內光伏制造業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在張家口舉行的“光伏領先技術和市場前瞻研討會”上,前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強調,“領跑者”計劃的基礎在制造業,特別是光伏組件,目前效率大多在20%以下,進一步的效率提升成為“領跑者”的關鍵。
杜邦光伏解決方案全球總監汪偉表示,電池組件轉換效率每提升1%,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總成本就會降低5%。“領跑者”計劃的降成本目標與光伏組件休戚相關。
就光伏組件而言,晶科能源研發經理劉增勝指出,未來組件技術的三大方向是降本、高效和可靠性。“其中,降本可依賴于自動化替代人工以及從材料、工藝等方面著手。”但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看來,單從設備出發,降價空間已非常有限。光伏組件價格從2007年的36元/W降至2015年的3.6元/W,過去8年間下降了90%。“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轉換效率,進而提到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將成為市場主流”。
劉增勝介紹,光伏組件高效化的實現技術包括改進光伏利用率、提高輸出功率,改進封裝材料,減少組件內部電能損耗,優化電池和封裝材料匹配性、減少損耗等。如局部背鈍化PERC電池、背接觸式IBC電池等效率提升顯著。此外,升級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導電銀漿也是增效的現實路徑之一。以杜邦™Solamet®PV19B正面銀導電漿料為例,可實現更窄、更高的導電柵線,為光伏電池與組件制造商再提升超過0.1%的電池轉換效率。
盡管光伏企業致力于不斷提升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但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在經過多年的快速攀升之后,目前已經到達了瓶頸期,提升節奏放緩。在此背景下,保障光伏組件的可靠性成為重中之重。
光伏“領跑者”計劃要求多晶硅、單晶硅、薄膜電池組件自投產運行之日起,一年內衰減率分別不高于2.5%、3%、5%,項目全生命周期內衰減率不高于20%。
而南德TUV電站業務部經理吳俊談到,約3%~5%的組件質量是有缺陷的。杜邦調研全球超過60個光伏項目(裝機總量大于200MW,組件數量大于150萬個)得出的結果是,41%所檢查組件存在缺陷。其中,組件中電池質量存在問題的占24%,背板占9%,是電池之外失效比例最高的部件。
作為光伏組件的保護層,背板開裂、黃變、粉化、損壞等失效現象引起的后果不可輕視,加速功率衰減,引發封裝材料水解、電池和焊帶腐蝕以及脫層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組件絕緣失效引發火災和傷亡事故。
然而,目前關于背板的行業檢測標準卻過于寬松。杜邦光伏解決方案中國區市場拓展經理付波介紹,光伏背板行業標準的紫外老化劑量遠低于戶外。即使在溫和條件下,組件背面也需171kwh/m2的紫外老化測試,但目前行業一般僅進行15~100kwh/m2的紫外老化測試,低于實際劑量。這樣即使通過IEC認證測試也并不能代表背板材料能耐25年戶外老化。迄今為止,基于杜邦™特能®(Tedlar®)PVF薄膜的背板是唯一擁有超過30年戶外實績驗證的光伏背板,其他材料的背板僅有10年或更短的戶外使用歷史。
事實上,不僅僅是背板,劉增勝表示,目前室內的各種可靠性試驗,仍無法有效預測和模擬組件戶外的實際表現,蝸牛紋、EVA/背板黃變、熱斑等戶外失效現象仍就嚴峻。在他看來,匹配戶外實際環境分區設定老化測試、戶外多重老化疊加、加嚴測試等應成為光伏組件可靠性研究的重點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