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月21日,中廣核平潭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動工,這是國內乃至世界建設難度最大的風電項目。與此相反,從6年之前被大唐集團招至麾下的沈陽華創風能近日卻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被掛牌轉讓82%的股權。
眼下火電的黑煙囪少了,光伏電站、風電場卻急劇膨脹,但“曬太陽”、“吹冷風”的現象也在與日俱增。過去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為首的新能源裝機量暴漲,其中光伏發電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是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棄風率分別為43%、38%、30%、21%。2016年全國棄風電量為497億千瓦時,與2015年339億千瓦時相比,增加了158億千瓦時;2016年棄光電量達到74億千瓦時,棄光率達到10%以上。
浪費嚴重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棄風電量合計約350億千瓦時,直接經濟損失約180億元,幾乎抵消了當年風電新增裝機的經濟效益。
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曾表示,隨著光伏裝機量的持續增加,“棄光”現象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補貼拖欠問題也仍會延續。
不過這些問題一時可能還難以解決。有受訪能源專家判斷,今年棄風棄電會有小幅度的改善,但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國家電網公司的預測顯示,在現有的政策機制和消納模式下,預計2017年棄風棄光電量將分別570億千瓦時和142億千瓦時,均高于去年。
邊建邊棄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新能源(風電、光伏等)電力裝機容量繼續擴大,但因需求不足被閑置浪費的也不在少數。新能源發電項目部分企業盲目上馬,經營不善,從而使得整個新能源陷入“邊建邊棄”的怪圈,而這已被列為“十三五”期間必須控管的問題之一。
時至今日,棄光、棄風現象愈發嚴重。國家能源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新疆、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五個西北五省的省(區),棄風量達到262.25億度,棄風率33.34%;棄光量70.42億度,棄光率達19.81%。這其中,甘肅與新疆尤為嚴重,甘肅的棄風率與棄光率分別有43.11%和30.45%,新疆則分別是38.37%與32.23%。
盡管如此,國家對新能源始終寄予厚望。“‘十三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將實現快速發展,并成為我國能源和電力增量的主要構成部分。”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在1月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年均增長將達到4250萬千瓦,約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裝機規模的一半左右。
李仰哲稱,初步測算,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屆時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0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3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580萬噸,年節約用水約38億立方米,帶動就業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都非常突出。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根據規劃,到2020年,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5000億元;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千瓦,新增投資約7000億元;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投資約1萬億元。再加上生物質發電投資、沼氣、地熱能利用等,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總計約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
問題也隨之而來,盡管此舉彰顯出政府要調節能源結構的決心,但引發的擔憂則是存在大量浪費新能源的現象。以甘肅省為例,目前甘肅風電裝機為127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三位,但能源局的數據卻顯示,2015年甘肅棄風率為39%,2016年上半年達到47%。甘肅的棄風反映了我國新能源“裝機擴容與棄風棄光并存”的現實。
多方求解消納
記者調查發現,造成棄風棄光的原因比較復雜,各地盲目上馬的投資沖動加劇了棄風棄光,新能源建設與電網發展不協調,就地消納能力弱也是重要原因。當前,用電需求增長放緩,而火電裝機規模過剩現象愈發嚴重,導致火電與風電、光電博弈加劇,擠占了新能源的消納。
事實上,要解決棄風棄光難題,僅靠一方努力顯然不行。在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棄風棄光問題涉及多個方面,涉及調度、地方政府、發電企業等。
“解決‘邊建邊棄’的矛盾,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還有應該把新能源電廠的建設速度降下來,通過市場化的調節,讓風電、光電的價格降下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強調,解決棄風棄光的一個關鍵是降價,價格降低后選擇光電、風電的就多了?,F實的問題則是,“風電、火電、水電為搶占發電空間,競爭十分慘烈。”林伯強說。
“當下,多數負荷需求高的省份電力消納都以省內為主,省內不夠時才向外要電,都存在一個保護主義的念頭。”一位不愿具名的甘肅地方官員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坦言,電價補貼也制約著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積極性。“為了拿到補貼,在風電過剩的情況下,發電企業還在瘋狂的發電,由此也造成了大量的棄風棄光。”
據記者了解,很多風電場與傳統的火電存在利益沖突,且風、光電的電價貴,也造成新能源的浪費。加之目前電力需求放緩,新能源裝機量卻仍然在不斷擴容,原有的用電市場根本支撐不了這么大的增長。
此外,風電、光伏電消納困難的原因還包括電網規劃與電源項目建設不匹配,互相脫節。就棄風棄光問題,《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解決思路:一是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跨省區消納;二是充分挖掘現有系統調峰能力,不斷增強系統靈活性、適應性;三是開展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建立棄風率預警考核機制等。
新能源的優化布局很重要。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貼近需求和就近消納”原則。1月5日,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答記者問時表示,棄風、棄光問題主要是體現在能源系統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優化開發布局,還要讓廣大用戶自主參與系統調峰,更要整合不同能源品種,并制定科學的價格機制和調峰補償機制等。
為此賣力的還有國家電網公司,該公司于1月19日宣布20項具體政策,包括電網建設、增強調峰能力、關鍵技術研究、統一規劃等,以強化新能源消納能力,繼而力求2017—2018年緩解棄光、棄風所引發的限電問題,并在2020年時將限電率降至5%以下。“恐怕要徹底解決好棄風棄光不是一件易事。”林伯強說。
2月21日,中廣核平潭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動工,這是國內乃至世界建設難度最大的風電項目。與此相反,從6年之前被大唐集團招至麾下的沈陽華創風能近日卻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被掛牌轉讓82%的股權。
眼下火電的黑煙囪少了,光伏電站、風電場卻急劇膨脹,但“曬太陽”、“吹冷風”的現象也在與日俱增。過去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為首的新能源裝機量暴漲,其中光伏發電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是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棄風率分別為43%、38%、30%、21%。2016年全國棄風電量為497億千瓦時,與2015年339億千瓦時相比,增加了158億千瓦時;2016年棄光電量達到74億千瓦時,棄光率達到10%以上。
浪費嚴重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棄風電量合計約350億千瓦時,直接經濟損失約180億元,幾乎抵消了當年風電新增裝機的經濟效益。
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曾表示,隨著光伏裝機量的持續增加,“棄光”現象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補貼拖欠問題也仍會延續。
不過這些問題一時可能還難以解決。有受訪能源專家判斷,今年棄風棄電會有小幅度的改善,但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國家電網公司的預測顯示,在現有的政策機制和消納模式下,預計2017年棄風棄光電量將分別570億千瓦時和142億千瓦時,均高于去年。
邊建邊棄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新能源(風電、光伏等)電力裝機容量繼續擴大,但因需求不足被閑置浪費的也不在少數。新能源發電項目部分企業盲目上馬,經營不善,從而使得整個新能源陷入“邊建邊棄”的怪圈,而這已被列為“十三五”期間必須控管的問題之一。
時至今日,棄光、棄風現象愈發嚴重。國家能源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新疆、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五個西北五省的省(區),棄風量達到262.25億度,棄風率33.34%;棄光量70.42億度,棄光率達19.81%。這其中,甘肅與新疆尤為嚴重,甘肅的棄風率與棄光率分別有43.11%和30.45%,新疆則分別是38.37%與32.23%。
盡管如此,國家對新能源始終寄予厚望。“‘十三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將實現快速發展,并成為我國能源和電力增量的主要構成部分。”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在1月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年均增長將達到4250萬千瓦,約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裝機規模的一半左右。
李仰哲稱,初步測算,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屆時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0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3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580萬噸,年節約用水約38億立方米,帶動就業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都非常突出。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根據規劃,到2020年,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5000億元;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千瓦,新增投資約7000億元;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投資約1萬億元。再加上生物質發電投資、沼氣、地熱能利用等,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總計約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
問題也隨之而來,盡管此舉彰顯出政府要調節能源結構的決心,但引發的擔憂則是存在大量浪費新能源的現象。以甘肅省為例,目前甘肅風電裝機為127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三位,但能源局的數據卻顯示,2015年甘肅棄風率為39%,2016年上半年達到47%。甘肅的棄風反映了我國新能源“裝機擴容與棄風棄光并存”的現實。
多方求解消納
記者調查發現,造成棄風棄光的原因比較復雜,各地盲目上馬的投資沖動加劇了棄風棄光,新能源建設與電網發展不協調,就地消納能力弱也是重要原因。當前,用電需求增長放緩,而火電裝機規模過剩現象愈發嚴重,導致火電與風電、光電博弈加劇,擠占了新能源的消納。
事實上,要解決棄風棄光難題,僅靠一方努力顯然不行。在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棄風棄光問題涉及多個方面,涉及調度、地方政府、發電企業等。
“解決‘邊建邊棄’的矛盾,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還有應該把新能源電廠的建設速度降下來,通過市場化的調節,讓風電、光電的價格降下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強調,解決棄風棄光的一個關鍵是降價,價格降低后選擇光電、風電的就多了?,F實的問題則是,“風電、火電、水電為搶占發電空間,競爭十分慘烈。”林伯強說。
“當下,多數負荷需求高的省份電力消納都以省內為主,省內不夠時才向外要電,都存在一個保護主義的念頭。”一位不愿具名的甘肅地方官員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坦言,電價補貼也制約著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積極性。“為了拿到補貼,在風電過剩的情況下,發電企業還在瘋狂的發電,由此也造成了大量的棄風棄光。”
據記者了解,很多風電場與傳統的火電存在利益沖突,且風、光電的電價貴,也造成新能源的浪費。加之目前電力需求放緩,新能源裝機量卻仍然在不斷擴容,原有的用電市場根本支撐不了這么大的增長。
此外,風電、光伏電消納困難的原因還包括電網規劃與電源項目建設不匹配,互相脫節。就棄風棄光問題,《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解決思路:一是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跨省區消納;二是充分挖掘現有系統調峰能力,不斷增強系統靈活性、適應性;三是開展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建立棄風率預警考核機制等。
新能源的優化布局很重要。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貼近需求和就近消納”原則。1月5日,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答記者問時表示,棄風、棄光問題主要是體現在能源系統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優化開發布局,還要讓廣大用戶自主參與系統調峰,更要整合不同能源品種,并制定科學的價格機制和調峰補償機制等。
為此賣力的還有國家電網公司,該公司于1月19日宣布20項具體政策,包括電網建設、增強調峰能力、關鍵技術研究、統一規劃等,以強化新能源消納能力,繼而力求2017—2018年緩解棄光、棄風所引發的限電問題,并在2020年時將限電率降至5%以下。“恐怕要徹底解決好棄風棄光不是一件易事。”林伯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