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惠及大眾,管理和規范問題亦浮出水面。作為傳統能源的有益補充之一,當下發展火熱的光伏發電正面臨類似的尷尬。光伏電站飛入尋常百姓家,質量問題誰來保障?市場又該如何規范化發展?諸此問題正不斷拷問著各方神經。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按照《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太陽能裝機總量定為110GW,光熱為5GW,光伏電站為45GW,分布式為60GW。機構預計,分布式光伏未來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58.17%。
光伏電站質量堪憂
光伏發電的前景不言而喻,而光伏組件出現的隱裂問題、電站暴露出的安全隱患等也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據報,2017年3月1日,江蘇省內多城市出現8級大風,某光伏電站在大風之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2013年9月,中新天津生態城服務中心的屋頂電站項目發生火情;檢測機構發現新疆某8MW光伏電站19%存在虛焊熱斑效應,甘肅某10MW光伏電站58%的組件出現功率明顯衰減…
質量問題不僅影響到了投資者收益,也關乎到廣大群眾財產和人身安全,進而降低和打消人們搭建光伏電站的熱情,不利于整個光伏產業的應用和普及。
質量問題原因幾何
到底應如何保障光伏電站的質量?
找到這個問題的癥結,還需從出現問題的成因入手。
據了解,造成光伏電站無法正常運轉或者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產品質量、選址以及施工過程。其中,選址方面往往會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影響,通過專業的勘查可將風險降到最低。產品質量和設計施工則需提高標準,加強監管,以防患于未然。
對于如何提高光伏電站的質量和安全等級,長期從事質量和技術標準認定的國際權威認證給出了可行性的操作建議。
在近日召開的國際儲能峰會上,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燃料電池技術服務部總經理李衛春在接受能源新聞網采訪時提到,電站出現問題,除了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外,還包括施工當中出現的問題。如果電站是按照相應的標準生產、設計、建造的話,問題是非常少的。即便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系統電壓的升高,本身安全風險在增大,若企業沒有偷工減料,做出的產品符合質量要求,安全問題則是可控的。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安全,意外也是有的。李衛春認為,意外可以通過投保的方式來降低損失,但大量的事故和問題,一定是在產品質量或施工流程中存在紕漏。
國內不如國際?
就質量問題而言,國外也發生過多起光伏電站安全事故。2015年5月,蘋果公司位于亞利桑那Mesa的工廠屋頂起火,光伏組件被燒毀;2012年6月,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某光伏發電站的太陽能組件發生自燃。相比國外的電站事故,我國光伏產業因發展速度較快,發展規模較大,各式問題不斷顯現。除了失火事故之外,組件質量問題也相當嚴重。
據鑒衡認證對國內32個省市425個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組件所做檢測報告顯示,建成3年的電站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某些建成3年的電站組件衰減率甚至高達68%。照此速度,這個電站將很快報廢。
我國光伏電站質量問題嚴重,是因為產品質量普遍不過關嗎?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分別為49GW和53GW,已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
李衛春表示,中國的光伏產品不僅在數量上是世界第一,而且質量非常好,既可以符合國內標準,又能符合國外標準。因為中國大量的光伏產品都在出口,很多國際市場的光伏產品供應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是中國的企業,甚至是同一家企業。他們供應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外市場,也供應中國各省市。因而不能因為某個電站出了問題,就認為中國的光伏產品質量是有問題的。
價格與成本失衡
既然光伏產品質量優良,那問題頻出的原因是什么?
李衛春指出,很多問題出現的根源在應用端。在某些項目上,項目業主追求低價,但產品商需要有盈利空間,這樣的話產品品質和成本上就出現了不平衡。如果再有中間商,產品可能不是從企業端拿過來的。這種情況下,產品質量就參差不齊了。而且,國內的組件又分A類、B類和C類,企業那些未能達到質量標準的產品也最終會流放到市場上。因此,價格如果做很大犧牲,那么質量也會有所下降。
競價模式下的“領跑者”
我國的光伏“領跑者”計劃,是以競價的方式來招標,價低者得。因而很多人認為光伏“領跑者”會帶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甚至有些聲音認為企業無法從中盈利。價格影響產品質量,那么低利潤的“領跑者”項目,會因為價格問題導致質量堪憂嗎?
“領跑者”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不大,李衛春表示。項目本身性質特殊,企業很重視,政府很關心,整個項目鋪開的面也不大,監督管理機制會比其他項目更多,也會引入更多風險管控或者質量管控手段。此外,企業拿到“領跑者”項目的目的不單單是盈利,比如企業要保障市場占有率,提升市場地位等。企業需要盈利,但價格是自己出的,在項目設計和最終執行的時候,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領跑者”也可以倒逼企業為了盈利而不斷地進行產品技術進步和改造。基于這些原因,“領跑者”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企業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應當保質保量做好。
此外,項目建設速度會影響對于電站質量的控制。在特定情況下,中國光伏電站建設速度很緊迫,許多項目需要趕工期。例如2016年的“6?30”搶裝潮,企業為了拿到更高的補貼標準,會加快電站建設,在6月30日之前完成項目施工。這些價格、施工以及建設周期等方面的因素多少會影響電站的質量。
國內標準滯后
質量問題需要甄別,就必須以相應標準作為參照執行的依據。
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需要達到國外產品的質量標準,例如獲得歐盟CE,萊茵TUV,美國UL等認證才更具有說服力。由于我國光伏組件使用這些國際標準來要求自己,通過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認證,達到進入歐盟等國外市場的水平,所以在擴產之后國際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但就組件本身而言,李衛春認為,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標準匹配,在時間上可能會延遲1-2年。因為國內標準需要采用或者等效國際標準,這需要一個過程。
標準推動技術進步
無論何種標準,都在不斷變化,在不同階段體現當前階段的水平。李衛春表示,標準能夠體現行業水平在什么樣的位置,新興行業,不可能在最初就設立一個非常完美的標準。而且,標準往往滯后于技術,因為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如果標準限制過于嚴格,行業的機會也有可能會喪失。只有當產品大規模發展起來,人們才會考慮如何更好的去規范。
在標準的要求下,產品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企業優勝劣汰。人們通過標準來分辨產品的好壞,促使企業產品水平提高,而企業需要通過競爭來爭奪市場。如此一來,一個標準影響的不止是一個企業,更是整個行業水平的提升。
困難即機會
除了標準之外,光伏行業也面臨著很多壓力。光伏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平價上網,要降低度電成本。只有光伏發電能夠達到傳統發電的度電成本水平,實現平價上網,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全面普及。因而,光伏行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同時要控制質量和成本。困難同時也意味著機會。李衛春指出,改善的空間是有的,但不會那么快。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按照《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太陽能裝機總量定為110GW,光熱為5GW,光伏電站為45GW,分布式為60GW。機構預計,分布式光伏未來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58.17%。
光伏電站質量堪憂
光伏發電的前景不言而喻,而光伏組件出現的隱裂問題、電站暴露出的安全隱患等也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據報,2017年3月1日,江蘇省內多城市出現8級大風,某光伏電站在大風之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2013年9月,中新天津生態城服務中心的屋頂電站項目發生火情;檢測機構發現新疆某8MW光伏電站19%存在虛焊熱斑效應,甘肅某10MW光伏電站58%的組件出現功率明顯衰減…
質量問題不僅影響到了投資者收益,也關乎到廣大群眾財產和人身安全,進而降低和打消人們搭建光伏電站的熱情,不利于整個光伏產業的應用和普及。
質量問題原因幾何
到底應如何保障光伏電站的質量?
找到這個問題的癥結,還需從出現問題的成因入手。
據了解,造成光伏電站無法正常運轉或者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產品質量、選址以及施工過程。其中,選址方面往往會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影響,通過專業的勘查可將風險降到最低。產品質量和設計施工則需提高標準,加強監管,以防患于未然。
對于如何提高光伏電站的質量和安全等級,長期從事質量和技術標準認定的國際權威認證給出了可行性的操作建議。
在近日召開的國際儲能峰會上,TU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燃料電池技術服務部總經理李衛春在接受能源新聞網采訪時提到,電站出現問題,除了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外,還包括施工當中出現的問題。如果電站是按照相應的標準生產、設計、建造的話,問題是非常少的。即便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系統電壓的升高,本身安全風險在增大,若企業沒有偷工減料,做出的產品符合質量要求,安全問題則是可控的。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安全,意外也是有的。李衛春認為,意外可以通過投保的方式來降低損失,但大量的事故和問題,一定是在產品質量或施工流程中存在紕漏。
國內不如國際?
就質量問題而言,國外也發生過多起光伏電站安全事故。2015年5月,蘋果公司位于亞利桑那Mesa的工廠屋頂起火,光伏組件被燒毀;2012年6月,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某光伏發電站的太陽能組件發生自燃。相比國外的電站事故,我國光伏產業因發展速度較快,發展規模較大,各式問題不斷顯現。除了失火事故之外,組件質量問題也相當嚴重。
據鑒衡認證對國內32個省市425個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組件所做檢測報告顯示,建成3年的電站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某些建成3年的電站組件衰減率甚至高達68%。照此速度,這個電站將很快報廢。
我國光伏電站質量問題嚴重,是因為產品質量普遍不過關嗎?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分別為49GW和53GW,已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
李衛春表示,中國的光伏產品不僅在數量上是世界第一,而且質量非常好,既可以符合國內標準,又能符合國外標準。因為中國大量的光伏產品都在出口,很多國際市場的光伏產品供應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是中國的企業,甚至是同一家企業。他們供應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外市場,也供應中國各省市。因而不能因為某個電站出了問題,就認為中國的光伏產品質量是有問題的。
價格與成本失衡
既然光伏產品質量優良,那問題頻出的原因是什么?
李衛春指出,很多問題出現的根源在應用端。在某些項目上,項目業主追求低價,但產品商需要有盈利空間,這樣的話產品品質和成本上就出現了不平衡。如果再有中間商,產品可能不是從企業端拿過來的。這種情況下,產品質量就參差不齊了。而且,國內的組件又分A類、B類和C類,企業那些未能達到質量標準的產品也最終會流放到市場上。因此,價格如果做很大犧牲,那么質量也會有所下降。
競價模式下的“領跑者”
我國的光伏“領跑者”計劃,是以競價的方式來招標,價低者得。因而很多人認為光伏“領跑者”會帶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甚至有些聲音認為企業無法從中盈利。價格影響產品質量,那么低利潤的“領跑者”項目,會因為價格問題導致質量堪憂嗎?
“領跑者”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不大,李衛春表示。項目本身性質特殊,企業很重視,政府很關心,整個項目鋪開的面也不大,監督管理機制會比其他項目更多,也會引入更多風險管控或者質量管控手段。此外,企業拿到“領跑者”項目的目的不單單是盈利,比如企業要保障市場占有率,提升市場地位等。企業需要盈利,但價格是自己出的,在項目設計和最終執行的時候,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領跑者”也可以倒逼企業為了盈利而不斷地進行產品技術進步和改造。基于這些原因,“領跑者”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企業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應當保質保量做好。
此外,項目建設速度會影響對于電站質量的控制。在特定情況下,中國光伏電站建設速度很緊迫,許多項目需要趕工期。例如2016年的“6?30”搶裝潮,企業為了拿到更高的補貼標準,會加快電站建設,在6月30日之前完成項目施工。這些價格、施工以及建設周期等方面的因素多少會影響電站的質量。
國內標準滯后
質量問題需要甄別,就必須以相應標準作為參照執行的依據。
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需要達到國外產品的質量標準,例如獲得歐盟CE,萊茵TUV,美國UL等認證才更具有說服力。由于我國光伏組件使用這些國際標準來要求自己,通過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認證,達到進入歐盟等國外市場的水平,所以在擴產之后國際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但就組件本身而言,李衛春認為,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標準匹配,在時間上可能會延遲1-2年。因為國內標準需要采用或者等效國際標準,這需要一個過程。
標準推動技術進步
無論何種標準,都在不斷變化,在不同階段體現當前階段的水平。李衛春表示,標準能夠體現行業水平在什么樣的位置,新興行業,不可能在最初就設立一個非常完美的標準。而且,標準往往滯后于技術,因為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如果標準限制過于嚴格,行業的機會也有可能會喪失。只有當產品大規模發展起來,人們才會考慮如何更好的去規范。
在標準的要求下,產品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企業優勝劣汰。人們通過標準來分辨產品的好壞,促使企業產品水平提高,而企業需要通過競爭來爭奪市場。如此一來,一個標準影響的不止是一個企業,更是整個行業水平的提升。
困難即機會
除了標準之外,光伏行業也面臨著很多壓力。光伏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平價上網,要降低度電成本。只有光伏發電能夠達到傳統發電的度電成本水平,實現平價上網,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全面普及。因而,光伏行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同時要控制質量和成本。困難同時也意味著機會。李衛春指出,改善的空間是有的,但不會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