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今日建議制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他表示,可據地區光照條件差異,定為每度電1.2-1.5元,以啟動光伏產業發展,今后隨著規模效應的顯現,每隔兩年對價格進行一定調整。
寄望解決上網電價問題推動產業發展
劉漢元介紹說,政府出臺“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對光伏產業前期市場的啟動產生了積極效果,一定程度促進了光伏產業的發展。但這些政策補貼集中在太陽能發電設施方面,并沒回答光伏電站所發出的電的出路、尤其是上網電價這一核心問題。因此,光伏產業要加快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上網電價問題。
“光伏發電行業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給機會啟動,培育市場。”劉漢元對新浪財經表示。
劉漢元將這個“機會”寄望于國家制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采取“基本電價保底收購”的方式,要求國家電網對太陽能發電,按補貼性的上網電價全額收購,并從法律的角度去執行這些法規。
建議每度定價1.2-1.5元
“初期收購電價,可據地區光照條件差異,定為1.2-1.5元/千瓦時,”劉漢元常委對于光伏發電上網保護性電價的規劃是漸進式的。
他建議,落實上網電價后,保收20年或者10年;隨著產業的規模化、成熟度上升,規模效應的顯現,每隔兩年對價格進行一定調整,而調整的政策只針對調整以后開始籌建的項目適用。
“調整5次,大概十年左右,光伏電價就可以下降到每度0.5-1元。”劉漢元認為,光伏發電規模每翻一番,成本將下降20%。他甚至認為,十年后,光伏電價更大概率的可能是介于0.6-0.8元之間。
劉漢元分析認為,如果按今天光伏組件的市場價格,去建未來可穩定使用20年、甚至30年壽命周期的太陽能電站,所謂的“不經濟”僅是開始幾年,可能前3-5年需要國家補貼。即使每度電國家補貼一塊錢,而在三、五年內預期能建成的光伏發電規模總量不會太大,國家財政并不需要拿太多錢,就可以讓光伏行業自動、良性運行起來,從而解決我國清潔能源的永續供應問題。
光伏成本一年內下降一半
劉漢元介紹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許多量化指標、參數,因技術的快速進步、成本的不斷降低而發生著重要變化。
去年對光伏發電進行經濟性評估時,光伏系統組件單價為30元/Wp(瓦),即實現1000瓦的光伏發電能力,需要3萬元人民幣。時隔不到一年,目前已大幅下降到1.5萬元,光伏發電的成本控制取得突破性進展。而這一價格還在繼續下降,很快會逼近1.2萬元。
劉漢元認為,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光伏發電量的增加和累積,尤其是儲能技術、應用技術的成熟,預計2050年前后,太陽能發電將可以而且能夠從我國能源結構的補充和配角,變為我國能源供應的主要選擇和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