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ET背板結構及變化
目前PET背板主要有以下圖1兩種結構,第一種為三層結構,依次為強化PET(50um)、普通PET(150um)以及E膜粘接層,層與層之間使用膠黏劑粘接,需要兩次復合工藝制得。為進一步迎合客戶降本需求,只能圍繞PET做文章,A/B結構的PET便孕育而生,A/B結構的PET與普通PET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本身具有較為清晰的兩層結構,一般A/B結構的PET總厚度在160um左右,外側較薄的耐UV層占總厚度的10%,內層為普通PET,通過共擠形成A/B結構,PET內側再復合上E膜或PO膜粘接層變形成了兩層結構的PET背板,其較三層結構PET背板工藝更簡單且更薄,售價因此更低。且其總厚度明顯減薄,尤其是耐UV層PET厚度大幅減薄,可靠性同樣也會大幅降低。
圖1:不同PET結構背板
二、PET的老化機理
PET作為一種高分子材料,本身結構決定了其容易發生水解、紫外光老化降解、熱老化降解,內部結構表現為分子鏈氧化、斷裂,分子量降低,用在背板最外層則容易出現表面發黃、粉化、脆化甚至開裂。為了改善其耐候性,一般會在最外層PET中加入鈦白粉類無機顏料阻擋紫外線侵入,但在戶外使用過程中,由于光和水的共同作用,PET表面容易粉化、發白,析出鈦白粉,造成PET結構背板性能下降。
PET的濕熱老化
從PET受濕熱老化的失效機理分析,PET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非常容易水解,H2O分子攻擊酯鍵,如圖2所示,使其酯鍵發生水解斷裂,生成帶羧基的低聚物,羧基同時又會促進水解反應的進一步進行。PET抗水解的方法為將聚合度提高,分子量加大,分子量分布降低,結晶度適當提高。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通過此種方法生產的PET耐水解等級較高,PCT48h后無脆化現象,有些甚至能做到PCT60h以上。
圖2:PET水解反應
PET背板的紫外老化
從PET受紫外老化的失效機理分析,PET的紫外老化反應分為光解反應和光氧化反應,在光解反應中,PET經自由基重排反應,大分子主鏈發生斷裂,并產生CO和CO2氣體等副產物,材料PET的力學性能發生變化,如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如圖3所示;在光氧化反應中,PET的芳環上產生氫過氧化基團,并進一步生成一酚羥基或二酚羥基衍生物,PET的發黃也主要是由這些熒光產物引起的,如圖4所示。
圖3:PET光解反應 圖4:PET光氧反應
增強PET耐紫外性能的方法如加入耐紫外配方,包括紫外吸收劑、紫外穩定劑及抗氧劑,三者協同作用。鈦白粉的加入,能散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線;鈦白粉與穩定體系的相容性差,兩者相互反應,容易降低光穩定劑的作用。向界面分子轉移、熱斑高溫下蒸發升華、雨水沖刷、紫外老化、濕熱老化、熱氧老化、霉菌污染等,助劑消耗速度隨環境惡劣程度而變化、助劑隨著PET表面的粉化逐漸消耗。
三、PET背板的戶外失效案例分析
如下圖5是PET背板在中國西部戶外服役6年后的外觀表現,在組件正面出現嚴重黃變現象及在電池片之間的縫隙處出現密集細小裂紋,對組件進行功率及濕漏電測試,結果顯示功率衰減高達27.6%且濕漏電結果小于40MΩ·m2的標準,這給投資者帶來較大利益損失,也給光伏電站埋下了安全隱患。
圖5:PET背板黃變、開裂
其實,PET背板材料在戶外老化機理與以上分析的PET材料紫外老化機理類似,圖6是實驗室經過200kWh/m2紫外老化后PET聚酯材料和強化PET聚酯材料(HPET)的傅立葉紅外圖譜,紫外老化后兩種PET材料均在1690cm-1吸收峰處出現了PET聚酯分解產物對苯二甲酸單體的吸收峰,這表明PET聚酯材料在長期紫外老化后分子鏈段斷裂,這一現象同樣出現在以上提到的戶外服役六年的PET背板中,如圖7。因此PET聚酯背板材料在戶外發生的是光解反應與光熱反應,應采用紫外老化來評估其在戶外老化。
圖6:PET材料紫外后傅立葉紅外圖譜 圖7:PET背板服役6年后傅立葉紅外圖譜
四、背板選擇應該回歸初衷
PET材料憑借其優異的絕緣和阻水性能作為背板核心骨架被長期應用,但通過以上失效機理和案例我們發現PET材料本身特性決定了其根本無法獨立存在為組件防護25年,甚至無法滿足組件對背板的十年材料質保要求,為解決其光濕熱性能短板必須加以氟材料予以保護,這也是為什么含氟背板長期占領市場主流位置的原因。
對于光伏電站投資者而言,測算項目收益的前提是選擇最能保障其項目投資收益率的材料,安全可靠基礎上的降本才是真降本。尼龍PA擠出型背板開裂已經給行業內部分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盲目選擇PET背板將給建立在長期收益基礎上的光伏系統埋下新的隱患。優選具有長期戶外實證并堅持品質不變的材料才是電站投資回報的最大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