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三棄”問題應注重統一規劃 ——訪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曾鳴
《國家電網》7月1日,綠色電力證書(綠證)認購交易開始施行,市場對此有不同解讀。您如何看待這一舉措?
曾鳴:實施綠證對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是利好消息。綠證交易促使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有助于現金流的快速回收,而從補貼層面來看,如果將綠證與配額制相結合將有助于緩解財政壓力。換句話說,只要獲得綠證的企業能找到買家,風電、光伏企業就可以依托上網電量,及時從市場層面補充資金。
《國家電網》實施綠證后企業有望從市場獲得大量資金,這是否意味著困擾清潔能源的補貼問題有望解決?
曾鳴:對于從事清潔能源開發的企業而言,補貼問題是最大的挑戰。通過綠證的方式解決清潔能源補貼是一個路子,但期望綠證解決補貼缺口是不現實的。畢竟已經投運的清潔能源仍然需要補貼機制,而且以往制定的補貼政策還應該保持其可持續性,更重要的是輔助服務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綠證不是取代補貼,也不可能取代補貼,但肯定有助于緩解清潔能源的補貼缺口,降低光伏、風電的成本。
《國家電網》為什么您特別強調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曾鳴:構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一方面可以實現輔助服務資源配置市場化,豐富電網調度手段、減輕電網調度壓力,從而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提供市場支撐;另一方面,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是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不可替代。構建輔助服務市場,也是調動清潔能源企業提高服務能力和積極參與輔助服務的需要。可以考慮建立輔助服務專項資金,用市場機制實現輔助服務補償,進而促進和保障清潔能源發展。
《國家電網》前4月,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的棄風、棄光率分別下降7.2%和5.3%。您認為這一形勢是否能持續下去?
曾鳴:受多種因素影響,去年我國局部地區棄風棄光問題較為突出。其中,棄風396億千瓦時,90%集中在西北、東北;棄光69億千瓦時,99%集中在西北。相比去年而言,今年棄風、棄光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國家電網公司消納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增長24%和77%。
但是,消納風電不能僅僅依靠電網企業一家,而是要依靠政策的引導,吸引產業各方共同破解難題。從“十一五”和“十二五”清潔能源的發展來看,棄風、棄光問題之所以表現突出,很大程度在于缺乏統一規劃。電網與電源、電源與電源之間以及跨省輸電線路和配網落地等規劃不協調統一的問題是困擾清潔能源消納的關鍵。進入“十三五”,受宏觀經濟影響,當前電力市場總體供大于求,有些省份為了保證本省火電企業不虧損,要求減少外購電,有些省份的行政壁壘越來越明顯,清潔能源的開發和配置嚴重失衡。
《國家電網》從規劃不統一到各種行政壁壘,清潔能源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有什么辦法能夠避免出現類似狀況?
曾鳴:清潔能源的出現必然會對傳統能源的管理、技術、市場等方面帶來挑戰,有許多問題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其中,首先是要保證清潔能源發展規劃的嚴肅性和統一性,處理好源、網、荷、儲之間的關系,實現集中制和分布式清潔能源的優化配置,從資源的整體配置和優化利用去考慮。
《國家電網》如何保證規劃的嚴肅性?
曾鳴:清潔能源的規劃應該由政府主導,但考慮到電力的專業性和人員力量,政府也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讓電網企業做電力系統的規劃。目前,中國能源最大的問題是整個系統能不能優化的問題,不是局部引入競爭搞大市場的問題。而是要在整體統一的規劃下,建立規范的市場,不能讓各省維護自己的利益,使局部利益影響全局利益。
《國家電網》除了從政策和機制層面保障外,產業層面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方面還能提供哪些支撐呢?
曾鳴: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速,目前總量占世界第一。為有效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將減緩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和速度。棄風、棄水、棄光的最大原因是源網規劃不協調,可以考慮借助能源互聯網平臺,把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由供應側轉移到需求側,改變能源利用方式,構建新型能源供用體系,從而更有利于快速推進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融資、運營、維護、交易等環節的健康高效發展。
《國家電網》具體而言,發力的重點是什么?
曾鳴:儲能對于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有重要作用。儲能是多能源子系統融合的紐帶,也是綜合能源系統的“心臟”,綜合能源系統中的儲能更加注重電能與其他能源之間的單向轉化和存儲技術,以及其他多能源之間的單/雙向轉化和存儲技術,其最終目標是要吸納多元能源在時間、空間維度上的完全解耦,實現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的一般商品化產供銷模式。
例如,對于我們熟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是因為受制于儲能電池續航能力、安全性和經濟性,大面積的市場推廣和釋放有待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而在國外,有些國家已經開始研究甚至進行試點,把電動汽車各種用電模式、用電數量以及用電布局與整個電力系統高峰低谷的電力負荷相匹配。電動汽車,既可以作為有效的移動儲能裝置,同時又是交通工具。
儲能不僅對常規電網有調峰調頻、增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能力,能夠提高電力系統的經濟運行水平,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動、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消納和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時,儲能更是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我國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5%的目標的實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儲能技術作為支撐能源變革最后一公里,直接關系著清潔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電網》7月1日,綠色電力證書(綠證)認購交易開始施行,市場對此有不同解讀。您如何看待這一舉措?
曾鳴:實施綠證對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是利好消息。綠證交易促使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有助于現金流的快速回收,而從補貼層面來看,如果將綠證與配額制相結合將有助于緩解財政壓力。換句話說,只要獲得綠證的企業能找到買家,風電、光伏企業就可以依托上網電量,及時從市場層面補充資金。
《國家電網》實施綠證后企業有望從市場獲得大量資金,這是否意味著困擾清潔能源的補貼問題有望解決?
曾鳴:對于從事清潔能源開發的企業而言,補貼問題是最大的挑戰。通過綠證的方式解決清潔能源補貼是一個路子,但期望綠證解決補貼缺口是不現實的。畢竟已經投運的清潔能源仍然需要補貼機制,而且以往制定的補貼政策還應該保持其可持續性,更重要的是輔助服務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綠證不是取代補貼,也不可能取代補貼,但肯定有助于緩解清潔能源的補貼缺口,降低光伏、風電的成本。
《國家電網》為什么您特別強調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曾鳴:構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一方面可以實現輔助服務資源配置市場化,豐富電網調度手段、減輕電網調度壓力,從而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提供市場支撐;另一方面,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是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不可替代。構建輔助服務市場,也是調動清潔能源企業提高服務能力和積極參與輔助服務的需要。可以考慮建立輔助服務專項資金,用市場機制實現輔助服務補償,進而促進和保障清潔能源發展。
《國家電網》前4月,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的棄風、棄光率分別下降7.2%和5.3%。您認為這一形勢是否能持續下去?
曾鳴:受多種因素影響,去年我國局部地區棄風棄光問題較為突出。其中,棄風396億千瓦時,90%集中在西北、東北;棄光69億千瓦時,99%集中在西北。相比去年而言,今年棄風、棄光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國家電網公司消納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增長24%和77%。
但是,消納風電不能僅僅依靠電網企業一家,而是要依靠政策的引導,吸引產業各方共同破解難題。從“十一五”和“十二五”清潔能源的發展來看,棄風、棄光問題之所以表現突出,很大程度在于缺乏統一規劃。電網與電源、電源與電源之間以及跨省輸電線路和配網落地等規劃不協調統一的問題是困擾清潔能源消納的關鍵。進入“十三五”,受宏觀經濟影響,當前電力市場總體供大于求,有些省份為了保證本省火電企業不虧損,要求減少外購電,有些省份的行政壁壘越來越明顯,清潔能源的開發和配置嚴重失衡。
《國家電網》從規劃不統一到各種行政壁壘,清潔能源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有什么辦法能夠避免出現類似狀況?
曾鳴:清潔能源的出現必然會對傳統能源的管理、技術、市場等方面帶來挑戰,有許多問題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其中,首先是要保證清潔能源發展規劃的嚴肅性和統一性,處理好源、網、荷、儲之間的關系,實現集中制和分布式清潔能源的優化配置,從資源的整體配置和優化利用去考慮。
《國家電網》如何保證規劃的嚴肅性?
曾鳴:清潔能源的規劃應該由政府主導,但考慮到電力的專業性和人員力量,政府也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讓電網企業做電力系統的規劃。目前,中國能源最大的問題是整個系統能不能優化的問題,不是局部引入競爭搞大市場的問題。而是要在整體統一的規劃下,建立規范的市場,不能讓各省維護自己的利益,使局部利益影響全局利益。
《國家電網》除了從政策和機制層面保障外,產業層面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方面還能提供哪些支撐呢?
曾鳴: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速,目前總量占世界第一。為有效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將減緩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和速度。棄風、棄水、棄光的最大原因是源網規劃不協調,可以考慮借助能源互聯網平臺,把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由供應側轉移到需求側,改變能源利用方式,構建新型能源供用體系,從而更有利于快速推進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融資、運營、維護、交易等環節的健康高效發展。
《國家電網》具體而言,發力的重點是什么?
曾鳴:儲能對于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有重要作用。儲能是多能源子系統融合的紐帶,也是綜合能源系統的“心臟”,綜合能源系統中的儲能更加注重電能與其他能源之間的單向轉化和存儲技術,以及其他多能源之間的單/雙向轉化和存儲技術,其最終目標是要吸納多元能源在時間、空間維度上的完全解耦,實現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的一般商品化產供銷模式。
例如,對于我們熟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是因為受制于儲能電池續航能力、安全性和經濟性,大面積的市場推廣和釋放有待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而在國外,有些國家已經開始研究甚至進行試點,把電動汽車各種用電模式、用電數量以及用電布局與整個電力系統高峰低谷的電力負荷相匹配。電動汽車,既可以作為有效的移動儲能裝置,同時又是交通工具。
儲能不僅對常規電網有調峰調頻、增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能力,能夠提高電力系統的經濟運行水平,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動、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消納和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時,儲能更是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我國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5%的目標的實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儲能技術作為支撐能源變革最后一公里,直接關系著清潔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