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資源消耗速度加快,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各自的能源戰略,以應對石化能源資源的有限性和開發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太陽能發電憑借其可靠性、安全性、廣泛性、環保性、資源充足性等特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望成為未來全球電力供應的主要支柱。
在多個國家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戰略推動下,全球光伏產業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成為促進能源多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截止2016年底,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超過300GW,過去十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0%。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GW,發展潛力巨大,太陽能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的主導。
在我國,多晶硅光伏產業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連續十年位居全球光伏組件、電池片產量首位,其產量占比超過70%;我國多晶硅產量已經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其產量占比超過50%。此外,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光伏企業除了通過并購等方式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布局產能外,也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在印度、泰國等地設立工廠,質優價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光伏產業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環節,我國多晶硅行業一直致力于提高自給率,打破國外生產技術封鎖,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經過全行業多年來共同努力,我國多晶硅供應能力在顯著提高,自給率、產品品質和工藝技術等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自給率方面,200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僅為1130噸,在全球總產量中的占比不足5%,在國內總消費量中的占比也僅為10.9%。而經過十年的發展,201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快速增加至19.6萬噸,年均增幅為77.2%,全球占比已經超過50%,在國內總消費量中的占比也已經達到58.3%。預期到2017年底,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將達到30萬噸/年,可滿足國內60GW電池片生產的原料需求。到2018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有望超過36萬噸/年,屆時可以滿足國內75GW以上電池片生產的原料需求。在光伏產業原料供給方面,我國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多晶硅原料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實現了多晶硅原料“中國制造”,為國內光伏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產品品質方面,經過多晶硅嚴酷市場環境的洗禮和優勝劣汰,隨著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進行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多晶硅產品質量也在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的品質需求, 2017年上半年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共18家,其中江蘇中能、特變電工、四川永祥、新疆大全、洛陽中硅、亞洲硅業、賽維LDK等7家萬噸級代表性企業產量占比達到79.4%,這幾家企業在規模、技術、成本和質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國內多家多晶硅生產企業也正在致力于國產電子級多晶硅的生產和應用,黃河水電、昆明冶研等企業生產的高純電子級多晶硅已經得到下游客戶的廣泛認可。
在工藝技術方面,近幾年,我國多晶硅企業不斷加快技術進步,努力提高自身競爭優勢。各主要多晶硅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工藝優化,解決生產中的瓶頸,利用極少的投資實現了生產能力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快速下降。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由2009年的180千瓦時/公斤降至70千瓦時/公斤以下,下降61.1%;還原電耗由120千瓦時/公斤降至45千瓦時/公斤以下,下降62.5%。部分先進企業的綜合電耗和還原電耗已分別降至60千瓦時/公斤和40千瓦時/公斤以下,這些指標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近年來,多晶硅環節對整個多晶硅光伏產業鏈降成本做出了貢獻。2007-2016年期間,多晶硅價格從最高點的350萬元/噸將至12.8萬元/噸,年均降幅為30.7%;多晶硅占光伏組件的成本也由30%快速下滑至5%左右。總之,我國多晶硅產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整個行業工藝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部分多晶硅企業已經具備與國際巨頭企業相競爭的實力。但是,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貿易形勢依舊嚴峻復雜的背景下,未來多晶硅行業前行之路必定充滿艱辛和坎坷。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要從調結構促發展、破束縛挖潛力和促協作增合力三方面作為突破口,實現我國多晶硅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第一、調結構促發展、擴應用不動搖
目前,我國多晶硅光伏產業已經處于國際競爭的局面,同其他行業相比,面臨更加不利的國際貿易環境,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引導理性投資、擴大應用將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三大要素,特別是應將調結構促發展作為未來工作的重點。未來多晶硅消費的發展潛力巨大,但是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在前幾年的基礎上,繼續將調結構促發展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環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爭取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一步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
第二、打破行業傳統束縛、重新審視內在潛力
創新是行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對于我國多晶硅企業來說,其著力點在三個方面:一是依靠創新驅動,推動工藝升級,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二是大力開發高端產品、智能材料,為新興產業(新能源、集成電路等)發展提供支撐;三是憑借互聯網技術,實現跨行業的融合,特別是與新業態(例如:煤電硅產業鏈、煤電硅等)、新商業模式(例如:電商交易平臺、融資擔保、產品抵押融資等)的融合,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例如:產業基金、聯合上市等)的耦合,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因此,我們要瞄準新創新+智能生產、新增長+產品合理定位、新概念+互聯網模式,對整個行業從產供銷用進行全新的定位,打破行業傳統束縛、重新審視內在潛力。
第三、自律協作、增加合力
在這次新技術革命中,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加強行業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協作。對于多晶硅產業來說,加強標準建設、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加強集成創新、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等,都需要企業更積極主動地搞好協作。首先是行業內部企業的合作,避免技術封鎖,相互挖角、產業碎片化。同時,還要加強產業間的合作,讓上下游產業利益相關者共同發展,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怎樣謀劃加強企業之間以及各個行業之間的深度協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在多個國家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戰略推動下,全球光伏產業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成為促進能源多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截止2016年底,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超過300GW,過去十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0%。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GW,發展潛力巨大,太陽能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的主導。
在我國,多晶硅光伏產業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連續十年位居全球光伏組件、電池片產量首位,其產量占比超過70%;我國多晶硅產量已經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其產量占比超過50%。此外,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光伏企業除了通過并購等方式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布局產能外,也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在印度、泰國等地設立工廠,質優價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光伏產業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環節,我國多晶硅行業一直致力于提高自給率,打破國外生產技術封鎖,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經過全行業多年來共同努力,我國多晶硅供應能力在顯著提高,自給率、產品品質和工藝技術等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自給率方面,200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僅為1130噸,在全球總產量中的占比不足5%,在國內總消費量中的占比也僅為10.9%。而經過十年的發展,201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快速增加至19.6萬噸,年均增幅為77.2%,全球占比已經超過50%,在國內總消費量中的占比也已經達到58.3%。預期到2017年底,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將達到30萬噸/年,可滿足國內60GW電池片生產的原料需求。到2018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有望超過36萬噸/年,屆時可以滿足國內75GW以上電池片生產的原料需求。在光伏產業原料供給方面,我國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多晶硅原料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實現了多晶硅原料“中國制造”,為國內光伏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產品品質方面,經過多晶硅嚴酷市場環境的洗禮和優勝劣汰,隨著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進行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多晶硅產品質量也在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的品質需求, 2017年上半年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共18家,其中江蘇中能、特變電工、四川永祥、新疆大全、洛陽中硅、亞洲硅業、賽維LDK等7家萬噸級代表性企業產量占比達到79.4%,這幾家企業在規模、技術、成本和質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國內多家多晶硅生產企業也正在致力于國產電子級多晶硅的生產和應用,黃河水電、昆明冶研等企業生產的高純電子級多晶硅已經得到下游客戶的廣泛認可。
在工藝技術方面,近幾年,我國多晶硅企業不斷加快技術進步,努力提高自身競爭優勢。各主要多晶硅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工藝優化,解決生產中的瓶頸,利用極少的投資實現了生產能力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快速下降。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由2009年的180千瓦時/公斤降至70千瓦時/公斤以下,下降61.1%;還原電耗由120千瓦時/公斤降至45千瓦時/公斤以下,下降62.5%。部分先進企業的綜合電耗和還原電耗已分別降至60千瓦時/公斤和40千瓦時/公斤以下,這些指標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近年來,多晶硅環節對整個多晶硅光伏產業鏈降成本做出了貢獻。2007-2016年期間,多晶硅價格從最高點的350萬元/噸將至12.8萬元/噸,年均降幅為30.7%;多晶硅占光伏組件的成本也由30%快速下滑至5%左右。總之,我國多晶硅產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整個行業工藝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部分多晶硅企業已經具備與國際巨頭企業相競爭的實力。但是,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貿易形勢依舊嚴峻復雜的背景下,未來多晶硅行業前行之路必定充滿艱辛和坎坷。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要從調結構促發展、破束縛挖潛力和促協作增合力三方面作為突破口,實現我國多晶硅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第一、調結構促發展、擴應用不動搖
目前,我國多晶硅光伏產業已經處于國際競爭的局面,同其他行業相比,面臨更加不利的國際貿易環境,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引導理性投資、擴大應用將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三大要素,特別是應將調結構促發展作為未來工作的重點。未來多晶硅消費的發展潛力巨大,但是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在前幾年的基礎上,繼續將調結構促發展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環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爭取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一步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
第二、打破行業傳統束縛、重新審視內在潛力
創新是行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對于我國多晶硅企業來說,其著力點在三個方面:一是依靠創新驅動,推動工藝升級,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二是大力開發高端產品、智能材料,為新興產業(新能源、集成電路等)發展提供支撐;三是憑借互聯網技術,實現跨行業的融合,特別是與新業態(例如:煤電硅產業鏈、煤電硅等)、新商業模式(例如:電商交易平臺、融資擔保、產品抵押融資等)的融合,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例如:產業基金、聯合上市等)的耦合,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因此,我們要瞄準新創新+智能生產、新增長+產品合理定位、新概念+互聯網模式,對整個行業從產供銷用進行全新的定位,打破行業傳統束縛、重新審視內在潛力。
第三、自律協作、增加合力
在這次新技術革命中,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加強行業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協作。對于多晶硅產業來說,加強標準建設、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加強集成創新、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等,都需要企業更積極主動地搞好協作。首先是行業內部企業的合作,避免技術封鎖,相互挖角、產業碎片化。同時,還要加強產業間的合作,讓上下游產業利益相關者共同發展,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怎樣謀劃加強企業之間以及各個行業之間的深度協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